科创服务系

(1)安全智能监测技术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智慧城市、工业安全、实验室监测等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学生将掌握智能传感器技术、数据采集与分析、物联网系统集成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等核心技能,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,能够从事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、开发、运维与管理等工作。同时,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、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,使其成为“懂技术、能实操、会管理”的复合型人才。

主要课程

实验室管理与安全、安全管理学、智能监测系统运行与管理、传感器应用技术、机器视觉与图像识别等。

就业岗位

技术类岗位:智能监测系统工程师、传感器应用工程师、物联网运维工程师、数据分析师,从事智能监测设备研发、系统集成与运维。

安全类岗位:安全生产监测员、环境安全评估师、防灾减灾技术专员,参与安全风险评估、预警平台设计与数据分析。

管理类岗位:智慧化项目主管、安全技术顾问、设备运维经理,担任智慧化项目技术支持、安全管理与应急调度岗位。

新兴领域岗位:AIoT(人工智能物联网)开发工程师、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设计师,向智能硬件开发、物联网工程等新兴领域拓展。

成长路径:从技术员、工程师成长为项目经理、技术总监或行业专家。

职业证书

注册安全工程师、监理员、电子装调工(中级)、CAD 绘图员证、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证、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(初级、中级、高级)、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工程师 (高级)等相关资格证书。

专业特色

多学科交叉融合,课程体系涵盖传感器技术、物联网工程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及安全管理,培养跨界技术能力。“实训-项目-就业”一体化培养,依托电子传感器综合实训室及企业真实项目,实现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,毕业即具备行业经验。紧跟技术前沿,引入5G通信、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课程,对接智慧化升级趋势。校企协同育人,专业与北京市公共安全体验馆、北京怀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、滨州瑞麟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,共建校外实习、实训基地,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授课,确保教学内容紧贴行业需求。

(2)机电一体化技术

专业简介

本专业基于国家大力发展“制造强国”,和北京市构建“高精尖”产业结构的背景而开设,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领域之一。专业紧密结合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,使学生掌握机与电的协同工作原理,能够应对工业生产中的复杂技术问题,为智能制造、高端制造领域输送关键力量。毕业生将能够从事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制造、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、维护维修、生产技术管理、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。

主要课程

电工电子技术、电气控制技术、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、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、智能制造技术、数字加工技术、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、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、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应用、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。

就业方向

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方向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:

制造业:在机械、电子、汽车、航空、船舶等制造领域,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、制造、调试和管理工作。

自动化与控制:在自动化生产线领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、安装、调试和维护工作,以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、制造和管理。

能源与环保:在能源、环保和公用事业等领域,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、设计、制造和维护工作。

交通运输:在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航空等交通运输领域,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、制造、维护和管理。

医疗设备:在医疗设备制造和维护领域,从事医疗影像设备、手术机器人等的设计、制造、调试和维护工作。

职业证书

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取证书包括:电工、钳工、车工与数控设备操作员、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员、机电一体化工程师、制图员、维修电工(中级)、质量工程师、注册安全工程师、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、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、无损检测员、人工智能训练师、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、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等多类专业技能证书。

专业特色

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就业市场的专业,契合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趋势,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形势需求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综合性强、实践应用广泛、技术更新迅速、动手能力强等特色。专业融合了机械、电子、自动控制、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,毕业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素养。毕业生可以胜任多个领域和岗位,如自动生产线、机电设备维修、生产技术管理、服务与营销等。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,目前本专业在北京市对接多家相关企业,具有广泛、丰富、多样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和资源。


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585号 版权信息: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备案信息: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7040093号 技术支持:牵亿网讯